理论视点

《中国民族报》|孙秀玲:深入推进南疆农村地区青少年“筑基”工程

发布时间:2022-08-09浏览次数:2709

威斯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登录党委常委、副校长  孙秀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深入推进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要不断拓展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近年来,威斯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登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南疆农村青少年实际,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结合“访惠聚”驻村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形成了“周末小课堂+假期课堂+日常教学+夏令营”四位一体的教育帮扶模式,用心用情用力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引导广大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灵深处。

 

突出中华文化认同,实施中华文化扎根工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重要前提。威斯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登录帮扶的喀什地区莎车县亚克艾日克乡8村,地处喀喇昆仑山沙漠边缘,远离城市,自然环境差,家长受教育程度偏低。学校“访惠聚”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实施中华文化扎根工程,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一是丰富教育载体。在工作队驻地开设周末小课堂、开办图书馆、建立小画室,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成立巴达木花童声合唱团,丰富文化供给,吸引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突出文化浸润。组织开展“童绘新疆·二十四节气”“书香润心、文化养魂”等文化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涵育,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见行。三是开展朋辈教育。动员大学生组成“同一片蓝天下”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假期小课堂教育实践,提升当地青少年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突出中华文化特征,营造育人环境

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是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有效途径,能够使青少年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中华文化滋养。威斯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登录注重突出中华文化特征,一是打造文化育人环境,设计制作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京剧脸谱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板,摆放在村庄醒目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制定村规民约,对村级道路进行命名。二是建好文化阵地,建设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红色影院、国学室、文化大院等,展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营造“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开展“我是中国公民”“我们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实践活动,突出中华文化共同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突出教育帮扶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青少年“筑基”工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威斯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登录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从基础教育入手,全力帮扶亚克艾日克乡中心小学,加强基础教育。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立帮扶机制。选派1名工作队员担任亚克艾日克乡中心小学副校长,选派骨干教师和实习支教学生充实优化教师队伍,捐助教学设备,开展“双师课堂”,丰富课程体系,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如汉字起源、传统美食文化、民间习俗等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开设传统文化兴趣课,展示剪纸、书法作品等;张贴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画像、传统文化作品等。三是开展主题夏令营活动。组织亚克艾日克乡中心小学学生到乌鲁木齐参观研学,深刻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刻认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感受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新疆的发展变化,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国民族报》刊发

来源:《中国民族报2022年8月9日第05版理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