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22〕第9期 (总第209期)
【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编者按:2020年4月,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加强典型宣传,营造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特开设专栏,专题介绍各地各高校在落实文件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做法,推动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威斯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登录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从知识传授、文化浸润、实践锻炼、机制创新四个维度,构建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着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
培根铸魂,用好课堂主渠道。学校着力实施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充分发挥教育学、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等学科优势,打造“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时政教育”的课程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在思政课建设方面,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打造思政“金课名师”,设立名师工作室,有针对性地讲好党的民族工作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思想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开设《中华民族史》《中国文化通史》《丝绸之路文明》《简明新疆地方史》等通识教育课程,增进学生“五个认同”。
文化浸润,弘扬团结主旋律。学校注重发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不同场域的育人功能,着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育优良班风舍风方面,大力开展“思想品德强、学习创新强、身心体魄强”的“三强班级”和“学习风气好、民族团结好、环境卫生好”的“三好宿舍”创建,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中有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在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方面,注重校园文化塑造,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打造“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英雄文化大讲堂”“行走的红课”、戏曲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引导学生树牢“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知行合一,筑牢实践新阵地。学校强化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乡村,在深化对国情民情世情的了解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活动组织方面,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实践项目,开展政策宣讲、义务支教、法治宣传等活动。每年派师生到“访惠聚”驻村工作点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教育帮扶,开设乡村小学“暑期小课堂”,助力乡村振兴。从2006年至今,共计选派2万名本科生、400多名教师前往南北疆1200余所中小学开展实习支教。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以及国学讲堂、书法教室等实践教学平台180余间;依托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文化润疆研究院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乐情、怡情、融情的教育体验。
协同合力,共谱育人交响曲。学校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校内各部门多方联动、各负其责建立工作组,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五培育工程”,建立“美育六个一”机制,构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评价机制方面,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大思政育人格局。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实施民汉合班、合宿,完善党政干部和教师进学生宿舍、教室、食堂,联系学生与家长,和学生交朋友的“三进两联一交友”制度,加强交流互鉴、情感涵育,切实铸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